我以为做学问好像造房子,先要奠基,然后开始建筑。所谓学问的基础,无疑地便是文字和各种普通学科的知识。假定以相当于现在初中毕业的程度为准则,在这基础之上便可以开始学问上的建筑。换句话说,便可以开始有规律、系统的研究。具体些说,便可以就自己所好,饱读一科目的书。但如何能鼓起读书的兴趣和养成将来不断读书的习惯呢?我以为最好不过是一开首便择定一个中心问题,写一本有系统的书稿,或是一篇有系统的论文。这种书稿或论文,并不是要印刷发表,只作为个人读书的一种清帐。
——王云五
大抵学问之道,宜分三层:其始也,当勇往而迈进;其继也,当优游而涵泳;其终也,当贞固而不懈。……凡人之可与谋始,难与图终者,皆由于躁进而欲速。余常教人读书之法:譬诸一人每日能读二十页,只须每日读十五页,毫无间断;则十日可得一百五十页,一月即得四百五十页矣。倘使一人每日能读三十页,而强读四十页,至三五日后,厌倦渐生,再数日则弃之而不读矣。故无间断之功,乃事业之所由成,天下之所无敌也。
——唐文治
如何使用资料,是个很大的问题。使用资料要忠实、准确,这是起码的原则。对写文章的人说来,就要:1.常用资料的文字解释,如未作过切实的校勘、考据工夫,切勿随便改动原来的文字和词句。2.常用资料固然不少,到底还不算太多,如果要用这些资料来写文章,总得大体上先读一读,知道哪些事情是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哪些事情是少量的、个别的、次要的。搜集资料,应从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事实下工夫,不要作寻章摘句、玩弄举例游戏的手法。谁都知道,用举例游戏的手法,明清可以用很多材料“证明”是个奴隶社会,也可以“证明”是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列宁告诉我们说:“没有再比那种抽取个别事实,玩弄举例游戏的手法更为流行更为不中用的了。”
——范文澜
为了探索阐明所研究对象的真实面貌,我研究某一现象或问题,总是首先注意占有充分的材料,从材料出发,经过全面的考察和缜密审慎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材料不足、证据不够时,不轻易下论断。对不少现象或问题注意把它们放在学术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放在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观照和认识,使微观考察与宏观把握互相结合。对不少现象或问题,不但注意说明其真实面貌,而且注意说明这种面貌形成的原因。不但知其然,而且探索所以然,这种做法往往与宏观把握有着紧密的联系。
——王运熙
比较研究是一种看起来容易而实际又很难的工作。说容易,是因为只要你头脑灵活,随便在一个有话可说的方面抓一个热题,尽兴发挥一通,也能引起某种轰动效应。说不易,则是因为要真正地做比较研究,那还需要先有两种准备:第一,对于所要作比较的领域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中外历史没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不能率尔操觚;第二,必须至少对一个国家(能多当然更好)的历史具有直接从原始材料入手做独立研究的准备,并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即积累一定的成功的研究经验)。
——刘家和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