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社科快讯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09 10:0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界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本报讯 今年是李大钊诞辰120周年。10月29日至31日,“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李大钊的世界观、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李大钊的爱国主义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河北省委宣传部、唐山市委、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大钊学社联合主办,反映了我国李大钊研究的基本阵容和状况,是一次学术层次很高的研讨会。(余文)

  史料研究要“凭原始资料说话”

  本报讯(记者聂双)“在挖掘与研究新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凭原始资料说话’,要全方位地进行挖掘,新论点要经得起推敲与检验,这样才能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系。”在11月1日至3日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苏州大学的范伯群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在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次会议即是对这些进步成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据悉,会议共收到相关论文近200篇,来自海内外的100余位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与会,其中50余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与会学者结合具体的文学史、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等内容,对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发掘与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对新史料发掘与研究的价值和发展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首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举办

  本报讯 10月24日,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山东大学联合举办“2009中国(首届)语言经济学论坛(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经济学界和语言学界就语言经济学首次集体对话,对促进经济学和语言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和研究的深化,母语语言文字的学习、推广、改革,外语的学习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跨语言学、经济学,同时涉及多种学科门类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存在语言变量的研究中,同时也研究语言与传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语言经济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性日益加强,推动语言学和经济学学科交叉的研究非常必要。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于2004年成立语言经济学研究室,是国内最早专门从事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学术机构,设有语言经济学博士点(自设)。近年来,该机构在语言经济学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成果,其中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果得到国家汉语言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十余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柯岩仁)

  重大社会事件与网络催生新词汇

  本报讯(记者潘启雯)10月29日,由“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显示,重大社会事件与网络是催生新词汇的两股力量。

  该报告称,中国语言生活呈现出健康有序、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年度新词语记录了2008年中国人走过的脚印,也展现了这一年的生活画卷。其中,“5·12”汶川大地震催生的新词有17条,与奥运会有关的词有25条。

  尽管网络语言非常丰富,但是该报告显示,网络语言并未对有声媒体、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新闻领域构成冲击和威胁,而且日常词语依然在网络世界里占主流。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认为,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因为网络语言丰富就强迫人使用,形成新的交际困难。

  另外,在大量自造新词的同时,民间造字也在“风潮兴起”。对此,李宇明认为,目前民间造字造词兴盛,表达了种种新的思想和观念,但是能否被全民使用、被整个社会使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据了解,造新字、新词更多依赖于新的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据悉,自2005年开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已连续发布了4年。该报告旨在引起人们对语言国情的重视,积极引导语言生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并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多元视角下的公民身份与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记者褚国飞)北京大学和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共同举办的“多元视角下的公民身份与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大学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及哈佛—燕京校友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公民身份与共同体”这个主题,分成15个专题讨论小组,共有61位专家学者提交了论文,议题涉及社会、民族、法律、历史、哲学、政治、经济、传播、语言文学等多个领域。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进一步促进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以及与其他国家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多领域学术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学者曾到哈佛大学访问、研修和学习,仅在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下的中国学者就有400多人,目前这些学者遍布中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部门。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 专家认为中国伦理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之一

  本报讯 10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揭牌典礼暨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孔汉思在会上表示,中国伦理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之一,中国和未来世界需要重新重视人类本身,需要将仁慈作为核心价值,需要将每一个人视为整体社会中的一部分,需要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普遍有约束力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

  孔汉思认为,要实现不同地域间的相互合作、妥协和融合,首先要求不同宗教、哲学和意识形态的信仰群体间在基本价值观、权利和义务上能达成基本社会同意,而这不仅仅需要新的政治和外交手段,更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互相真诚的接纳。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方立天认为,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佛学思想精华在世界观、个人修养、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现代价值,更有利于宗教的对话,化解文明间的冲突,是当今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鲁小彬)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