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换个角度看“学而优则仕”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04 09:3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曾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而今却成了被批判的靶子。理由是,它使知识分子产生了对权力场的迷恋,终生只为敲开“仕门”而奋斗,如蛾趋火。这似乎成了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不教自会的本能。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学生子夏,其全文应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对这两句话的含义,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是这样解读的:“优,有余力也……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意思是说,当官的人再学习对当好官更有帮助,有了学问去当官可以检验其学问是否渊博。朱熹是把“优”作余力解。如仍作“优秀”解,按照古汉语的释义,“则”可以是连接词“即”,也可以是语助词“者”,因而可解读为:当官当得好的人注重学习;学习好的人可以当官。不管哪种解读,重点都在“学”字上,和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把重点转移到“仕”字上,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当官,显然是误读。

  学而优是文明社会的理想和追求。中国之所以被称做“文明古国”,就是自古以来都注重学而优,这才创建出了灿烂辉煌、万古长青的文化宝库,为世人所景仰。走进这座“库门”,可以见到无数的兴师、重教、善读、贵学的光辉记载和动人典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