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读往来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04 09:3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也要讲实效

  在今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远不如自然科学受重视,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某些政府部门对人文社会科学持有偏见,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文社会科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反观欧洲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确有诸多值得深刻反省的地方。如今在西方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这是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决定的。例如,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与政客必须向选民负责、让公众满意。为此,政治精英们必须倚重科研以提高管治效率,必须善用公共资金以便向纳税人交代。此外,课题立项、资金使用都必须严格遵循章程、接受监督。

  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警示我们,实用与实效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如今,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中国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对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也是时代赋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

  (毕研韬 旅欧学者)

  教学改革应以异质平等为目标

  在以全球化与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世纪,“每一个人都有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南,“公平”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在资讯欠发达、科技较落后的时代里,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与垄断者。讲授与灌输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考试与纪律是选择与管理的方式。教育的过程是不断甄别、筛选、淘汰落后者的残酷竞争过程。

  尽管近年来我国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倡素质教育的呼声与力度都比较大,但与全民教育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在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潜能和独特需要很难得到充分满足,教育公平的理想往往也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实现,而缺乏教育公平的教育必然是质量不高的、不完整的教育。

  传统教学主要面向那些在学习能力方面处于平均水平的儿童,较少考虑那些学习能力差和能力超常儿童的需要,遵循的是以现代性为特征的同质平等观。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应首先面向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多样性与独特个性,这种理念以后现代主义的异质平等为目标。事实上,学生的多样性并非教学的负担,相反应该成为教学的资源与优势。此外,学生对课堂的平等参与不仅仅是教学民主的需求,也是教学方法变革的必然。只有在这种包容、平等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平等交流与互动,体会教与学的乐趣,共同成长与进步。

  (邓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