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环境政治视角下的“非物质经济”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27 14:3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非物质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国内一些学者试图将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所包含的反物质主义与反大众消费主义考量拓展到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努力。在主流经济学看来,所谓经济只能是一种以劳动为媒介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相应的价值交换,任何真实意义上的经济都只能是实体的或“物质的”。“非物质经济”概念的提出,不仅显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方法论差异,而且体现了生态主义思维与传统主流人文社会科学遭遇时难以避免的碰撞或“对立”。

  从一种环境政治学的视角来看,“非物质经济”是基于生态可持续性追求的一种政治与社会选择,其逻辑起点是“物质经济”被假定或证明存在着的自然制约性和生态局限性。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广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已经包含着人类社会在这方面的认识。但在现实中,可持续性更多地不是被界定为体现自然生态关爱的生态可持续性,而是更加模糊和充满歧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从而使得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避免地沦落为“可持续增长”,而任何实际的经济增长几乎都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此而言,现代社会恐怕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只能是不可持续的。人类现代社会的可持续未来只能存在于一种尽快实现的“稳态经济”。一些欧美国家正在逐渐呈现出某种趋向稳态经济的迹象,即便正常年份的经济增长也只有2%—3%,而且这种增长还主要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而不是经济规模扩张实现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与生态风险,即从高速增长向低增长的过渡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