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地处欧亚大陆两端,友好交往源远流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深刻改变了国际形势,也将中欧关系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过60年的发展,中欧关系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一组重要国际关系。6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影响积极而深远。
一
中欧关系60年是双方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扩大交往,加深理解、互信与合作的60年,是取得丰硕成果的60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即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等部分西欧和北欧国家也先后承认新中国,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70年代,中国与西欧国家普遍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于1975年同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交,掀开了中欧关系新的一页。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双方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势头深入发展,中国实力迅速上升,欧洲一体化迈出大步,中欧关系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连续上了三个台阶:1998年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双方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中欧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中欧关系从与成员国的双边交往起步,逐步走向全面、深入,具有越来越深刻的战略性和全球性,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国际关系、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
经过60年的发展,中欧关系成就斐然,双方对话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双方高层往来日益频繁,政治对话不断深入。中欧建立起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已成功举行11次会晤,成为中欧之间最高层次的政治对话机制,规划并引导着双方关系的战略方向。双方建立起涵盖各层次、各议题政治磋商机制,就双边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定期进行交流和沟通。中欧还启动了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将为中欧关系发展提供全面、规范的法律指导。经贸关系始终是中欧关系最重要的推动力量,1950年中国全部对外贸易额仅为11.35亿美元,其中80%是同苏东国家进行的。1975年中国同欧共体建交时,贸易额为24亿美元,而2008年中欧贸易额达到4256亿美元,增幅达177倍。欧盟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还是中国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中国输欧产品为欧洲消费者带来实惠,欧洲企业则在华开拓市场、获取实利,而欧洲的市场、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优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欧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双方建立涵盖科技、教育、文化、海关、质检、食品安全等50多个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关系。中欧议会、政党、民间往来也发展迅速,促进了中欧人民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事实证明,中欧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双方的利益交融,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诚然,中欧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也曾遭遇波折。欧方在涉藏、人权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在经贸问题上不断制造摩擦,迟迟不解决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欧关系发展,但中方始终坚持从战略大局出发,维护了中欧关系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二
中欧关系发展60年的经验,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中欧关系的战略性是双方关系的立足之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国家集团。中欧都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中国一贯重视欧盟的影响和作用,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欧盟则视中国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上升力量,认为在应对国家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欧盟和中国可以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随着中欧各自实力的发展,中欧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其全球性和战略性越来越突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正是由于双方始终坚持中欧关系的战略内涵,双方关系才能不断克服暂时的困难,坚定发展的大方向。
第二,互利合作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利益基础。随着中欧利益融合的不断深化,双方难免出现利益上的矛盾与摩擦,但纵观中欧关系60年的历程,双方经济结构互补,各有优势,互利合作为双方带来实惠。共同利益始终是主流,摩擦与分歧并未改变中欧关系发展方向。在新的形势下,双方都认识到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合作领域不是在变窄而是在拓宽。通过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及时化解局部利益冲突,中欧关系的利益基础日益牢固。
第三,和谐相处是不同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之间共存共荣的有效方式。中欧历史文化迥异,意识形态有别,社会制度不同,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双方坚持从大局出发,尊重和照顾彼此重大关切,中欧关系就能向前发展;反之,如果突出意识形态因素,以各种理由干涉别国内政,甚至试图干扰和改变对方的发展道路,双方关系就会陷入波折和困境。当今世界处在政治多样、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不是彼此发展关系的障碍,而是实现共同繁荣、和谐共存的动力源泉。面对共同的挑战,中欧相互借鉴彼此的治国理政经验,取长补短,寻求共同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
第四,平等对话、友好协商是妥善处理分歧的根本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欧已经建立起涵盖多领域的对话机制,为双方不断加深和拓展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面对中欧关系快速发展的现实,双方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的原则,不断拓展对话渠道,提升对话层次,保持了中欧关系稳定顺利发展。
第五,夯实民意基础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基本保障。中欧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依靠双方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球化加速发展、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舆情民意已成为影响中欧关系走向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中欧双方重视推动民间交往的发展,鼓励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往来,通过不断组织各类活动增强中欧人民的相互理解,努力消弭误解和偏见,促使中欧关系保持生机与活力。
三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以及众多全球化问题的挑战,如何丰富中欧关系的战略内涵、超越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差异、积极寻求互利共赢、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作是中欧双方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方始终将发展中欧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方向。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方愿意和欧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中欧关系的大局,加强高层往来,不断提升中欧政治对话水平,增强战略互信;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信念,不断挖掘和培育中欧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强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积极鼓励议会、政党、智库、学界、青年等双方人员往来和民间交往,为中欧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互尊互信,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原则,切实尊重彼此重大关切,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妥善解决矛盾和分歧,将中欧关系塑造成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之间和谐共处、友好交往的典范。
六十一甲子,世界、中国和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欧关系之树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对中欧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温家宝总理今年5月在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深刻指出,“中欧关系的核心在战略性,内涵在全面性,关键在与时俱进。”我们相信,只要中欧双方坚持战略和长远意识不动摇;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不动摇;坚持互利共赢不动摇,中欧关系一定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阔步前进,为中欧各国人民的福祉,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