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的“不婚一族”
□李淑蘋 龚慧华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自梳女是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个独特的女性群体。她们因种种原因不愿出嫁或因故不能成婚,于是在“始笄”年龄自行“梳起”,表示终身不嫁。此风俗始于明代,至清末民初尤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发达的顺德、番禺、南海、中山等地。旧时这一带婚礼多野蛮,对待新娘“其情状恍若囚犯之行刑”,一些未婚女子视结婚为畏途,加之普遍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乡村“女间”和“姑婆屋”等场所有关贞洁、独身、自主的话题,对经常聚集于此的少女无异于精神洗礼,使其逐渐形成了自主不婚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梳女是从传统婚姻桎梏中成功解脱出来的女性,但与近代城市知识女性争取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新型婚恋观相比,自梳女对婚姻自主的意识还处于朦胧阶段。
(舒建军 武勇/摘)
声纹鉴定嫌疑人
□季云起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5期
“声纹鉴定”最早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斯特提出,是将涉案的语音检材与来自嫌疑人的语音样本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判断两者是否同源或在多大程度上同源。目前世界各国的声纹鉴定技术,常用的方法是听觉检验和视觉检验。前者是以听音人的听觉感知为基础,对案件语音检材和样本语音材料进行的语音定性分析。检验者主要根据音质特征、个体发音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作出检材语音和样本语音是否源于同一人的判断。后者则是指利用能量—频率—时间的三维语图,通过比对检材语音与样本语音图谱而进行的声学分析。检验者主要依据语音的基频、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和能量带分布、长时平均功率谱等方面的声学参数,经过综合分析后作出判断。
(宋晖/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