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因篇幅所限,我当时只谈了三位学者散文的主要特点,而对王力(字了一)教授的《龙虫并雕斋琐语》(下称《琐语》)并未展开论述,因此觉得有必要对《琐语》的造诣和贡献再多说几句。
首先,《琐语》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书中鲜明的抗日色彩和对蒋介石政权贪污腐败的抨击,充分发扬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它远远超过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和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女作家张爱玲的《流言》是沦陷区散文的重要收获,自有它的特色和贡献。但由于作家所处的特殊时空,《流言》不仅无法反映上海乃至整个沦陷区人民的抗日爱国情绪,有些篇什反而客观上美化了日伪的残酷统治。有人在《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中这样写道: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失之空泛,有些委婉过度”;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文中无我,枯燥有余,情感不足”;王了一的《龙虫并雕斋琐语》“失之古雅,力度不够”。因此,“比较而论,平心而言,张爱玲的散文要高出这几家之上。”这样贬黜梁、钱、王三大家而独尊张爱玲,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时代特色方面,《流言》不仅无法和《琐语》相比,而且也远远不及梁、钟两位名家的著作。《琐语》中的《战时的书》、《战时的物价》、《迷信》等文,是张爱玲根本写不出来的。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