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掌灯读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26 16: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家出版社

  □夏雨 来源:《人民政协报》2009年11月5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在上海建立第一家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社址为李达在沪寓所“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虽然简陋,但很安全。我国近代的出版机构,多称“书局”、“书社”、“印书馆”等,该社首次使用了“出版社”的名称。《新青年》第9卷第5号曾登载《人民出版社通告》,阐明其宗旨和任务:“本社出版品的性质,在指示新潮的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人民出版社因是秘密出版,编辑的书籍标明由“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址写作“广州昌兴马路26号”,使敌人无法查禁。1923年夏秋间,人民出版社归并到广州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虽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蔡和森在1926年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指出:“人民出版社……为我党言论机关,出版了很多书籍,对思想上有很大的影响。”

  (许建康 孙三百/摘)

  解放初期北京城市的绿化

  □刘鹏 来源:《北京档案》2009年10期

  解放后,政府对行道树、河道树进行了全面的整修。1950年开始栽植新的行道树和河道树。1958年,中央提出“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北京市委又提出了“绿化结合生产”的方针。1959年,为配合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的扩建,在天安门两翼和广场周边种植了成行的苍松翠柳,松树使广场冬夏长青,柳树为广场早报春讯。天安门广场的绿化,无论是在施工技术上、速度上和园林设计水平上都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最好的。这一年在北京还出现了第一条快慢车分行的三块板式的道路——三里河路:在宽5米的分车带上,以2米的株行距密植了杨树和白腊,慢车道两侧也密植了大片的立柳,不但绿化效果好,也适合我国国情,利于交通安全,在城市道路绿化上创造了一种较好的形式。

  (舒建军 曹小文/摘)

  汤若望何以受宠

  □吴伯娅 来源:《学习时报》2009年11月2日

  传教士汤若望于1619年到达澳门,1622年进入中国大陆,在中国生活了47年。明崇祯三年(1630),汤若望进入明朝历局,与徐光启、罗雅谷等人翻译西方的天文学著作,制造天文仪器及修订历书。明亡后,汤若望步入清朝仕途,除了执掌钦天监之外,先后被加封太常寺卿、通议大夫等品衔,后又被授通政使,进秩正一品。从顺治八年到十四年(1651�1657)冬,他成为顺治帝身边一位备受宠信的老臣。年轻的顺治帝称呼他为“玛法”(满语,可亲可敬的尊者),不仅特许他在必要时随时进宫谒见,而且多次亲临馆舍叙谈求教。在顺治十年(1653)赐汤若望“通玄教师”的谕旨中,顺治帝充分肯定他的治历之功,明确指出:“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可谓勤矣。”并在次年《御制天主堂碑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顺治帝还在碑文中指出:“若望入中国,已数十年,而能守教奉神,肇新祠宇,敬慎蠲洁,始终不渝,孜孜之诚,良有可尚。人臣怀此心以事君,未有不敬其事者也。”这表明顺治帝认为汤若望的敬教精神可以借用为忠君思想,希望清朝官员以他为榜样,忠君尽职。这也是顺治帝表彰汤若望的目的所在。(黄维政/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