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的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这竞争剧烈的二十世纪,更要依靠学术。所以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
——蔡元培(教育家)
一、治学态度要认真,不可粗鲁。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也要弄清楚,使字字落在实处。二、重观察,重实证,不能凭空悬想,满足于一知半解。三、重分析,要实事求是。人云亦云不好,要从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四、重精审,要切磋,不墨守成规,不蔽于自见。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吸取,不能“文人相轻”。五、重条理,避免驳杂。写出东西,不要急于发表,可以放一段时间来修改。多了的就删掉。多写短文,不要写不必要的长文。
——周祖谟(语言学家)
“熟读深思”是我行之有效的一点经验。重要的书,必须熟读、精读,最好能背诵,只靠泛泛浏览是不够的。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苏轼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又说:“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这些都是古人治学的经验之谈,书一定要精读熟读。
——缪钺(历史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