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术文章应兼顾文采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19 16:0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古来就是文章大国,文各有体,但对于各体文章,无不讲究文采,诗词歌赋自然讲究富丽流亮,即使碑表奏议等实用文体,也追求典雅风韵。阅读那些融理论与文采为一体的学术文章,在启发学思之余,也能感受美的熏陶。

  可想而知,在今天讲究传播对话的学术圈,如果“言而无文”,就可能“行之不远”,那些缺乏文采乃至不忍卒读的学术文章,除了自身表达的不顺畅,也不利于圈里圈外的交流沟通,限制了学术的扩大发展。

  现代学术日趋注重“科学性”,学术文章的文采在很多人那里不在讲求之列,从而带来了“把美人变成骷髅”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端正学风”的目的,学术文章的“规范性”受到特别的重视,强调规范本身没错,但推崇过度,势必压抑其他方面的自由伸展,结果之一,就是导致文章文采及其包含的学人气质个性逐渐隐没不现。人们常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容眼中只有“个案”没有“整体”,可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描述当下逐渐规范起来的学术文章,也多少表明了学界缺乏“木秀于林”的现实。

  可是在现代学术发轫之初,学术文章也并非一开始就“把美人变成骷髅”,这个过程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被“科学性”一步步“规范”成的。现代学术几个开山级的学者,如梁启超、胡适、鲁迅等人,虽然治学旨趣各有不同,但都非常重视学术文章的“文学感觉”,也愿意在自家著述中表现文采个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