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古训,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少邪恶之人不仅没有遭殃,反而活得好着呢!而一些良善的好人却命运多舛,“屋漏偏逢连阴雨”。于是,邪恶之人更加肆无忌惮,普通百姓也不愿仗义行善。其实,这是一种表面化的理解,它没有深入自然的情理之中,尤其没有深悟天地之“大道”,并由此发现“善”与“恶”的本质。
人的“言行”是由“意念”支配的,如果将“言行”比成车辆的行进轨迹,那么“意念”就是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善念”往往会结成“善果”,而“不善或者邪恶之念”当然会生出“恶之花”。古人云:“一念之差,满盘皆输。”《易经》亦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些心中充满邪恶之念,大行不义的邪恶之徒,很少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即使脱得了一时也难以长久逍遥法外!即便脱得了己身,子孙后代恐怕也要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邪恶是会遗传的,很难想象一个邪恶的父亲能生出或培养出纯良的儿子;因为邪恶是人人痛恨和避之唯恐不及的,所以人们必欲尽早除之而后快!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并非作恶之人,也少有心怀邪恶之念者,而是一些缺乏“善念”的人。他们也可能因为“事不关己即高高挂起”,也可能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可能因为利己和自私心重,还可能因为缺乏耐心或宽容厚道,所以未能生出“一念之善”。也有人可能曾生过一念之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善念却没能保持下来。然而,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一念之差,却导致了于人、于己都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