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推荐阅读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18 14:3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刊发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1949—2009”系列文章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这一复杂而具有历史独创性的社会变迁,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构成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在全球视野中以学术的方式考察“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独特性质和价值得失,阐发其在文明发展中所蕴涵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在对未来走向的远见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约请王绍光、郑永年、季塔连科、周弘、吴晓明等学者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1949—2009”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清华大学学报》刊发

  “清华简研究”系列文章


  1925年,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在清华大学作了《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讲演,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并把孔壁中经、汲冢竹书等战国竹简的发现视为“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王国维还身体力行,对于晚清以来新发现的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及敦煌文书做了深入研究,并倡导“二重证据法”,从理论上对新出土材料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文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的新纪元。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2000多枚竹简,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内容多为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文献,尤其是《尚书》和编年体史书等重要典籍的面世,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于估计。目前,清华简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些内容也得以陆续整理公布,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为了推动清华简研究的深入开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发表了一组“清华简研究”系列论文,李学勤、刘国忠、孙飞燕、马楠等学者分别围绕清华简相关问题撰写论文。

  《古代文明》刊发

  “古代地中海文明”系列文章


  《古代文明》2009年第4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目刊发了3篇文章,其中,李政的《〈赫梯法典〉译注》直接依据该法典的古赫梯文本,吸收近年西方学者的考订成果,推出了《赫梯法典》的更为完整、可靠的中文考注译本。这对于小亚细亚地区古史的研究是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吴宇虹的《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献中的狂犬和狂犬病》通过对古两河流域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文献中的咒语、卜文、预兆文等文献的分析,判断当时两河流域曾发生狂犬病,并考察了狂犬病在当时两河流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观念印记。令狐若明的《古代埃及的雕刻艺术》考察了古代埃及雕刻艺术在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等发展阶段中所保持的主要特征,并对希腊、罗马统治时代的埃及雕刻艺术形态及其对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作了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