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隐现句的句法象似性分析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11 13:2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汉语中“参照物”与“目的物”之间的顺序无所谓谁优先,而是两种语序的表述重心或者说关注焦点不一样。“参照物—目的物”模式是一种聚焦式观察,即先观察到背景,然后慢慢地把注意点聚集在某一图像上,这一图像就是注意的焦点,这种模式最关心的是作为焦点的图像是否出现,至于怎么出现并不重要。

  关于象似性的具体句法表现,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沈家煊先生的三原则说,即距离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隐现句在句法组合上可以分成三段:A段是隐现句的起始部分,在语义上主要是交代人或事物隐现的时空背景;句中的B段是句中的动词性成分,表示隐现的动作行为;句尾的C段隐现的主体,一般是名词性词语。我们通过语料分析发现,A段一般较少出现描写性定语,我们统计了100多个例子,描写性定语只发现5例。B段一般不太出现状语,特别是很少出现描写性状语,我们分析了232个隐现句,发现只有7例带描写性状语的情况。C段一般应该是一个复杂短语,占89.2%,带描写性定语比较常见。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