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 读 往 来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11 13:1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全国社科工作者的一个大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于2009年7月1日创刊,作为贵报忠实读者和特约通讯员,我内心感到无比喜悦,这是中国社科界第一份全国性的报纸,是全国社科工作者学习的一个大舞台。

  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报》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弘扬中国学术悠久深厚的传统,推动学术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源泉和智慧。二是坚持站在学术前沿,积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趋势,支持学者大胆探索。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传播科学知识与先进文化。三是有着良好的服务意识,始终把服务专家学者、团结知识分子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凝聚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我们每一个社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我衷心祝愿《中国社会科学报》事业兴旺,越办越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秦红梅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处)

  学术性与实践性鲜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以来,备受社科界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社科管理部门领导的关注,庆幸社会科学界有了自己的行业报纸,我们愿意为这份报纸的成长进步尽一份业内人士的义务。根据本人观察,深感该报有三个特点。

  一是办报理念独特。坚持用理论的视角解读当代中国的发展轨迹,用智慧的力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扬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学术性与实践性鲜明。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刊发的文章既有现实视野,又有学术内涵。

  三是政治性与人民性统一。对于每个时期中央的重要文献、领导人的讲话能在头版的显要位置进行主旨介绍,很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但又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的全文刊发有所区别。理论专版刊发的文章既突出理论的创新性、思想的深刻性,又紧扣时代,服务大众,摒弃了纯而又纯的阳春白雪,既彰显了学术报刊的理论色彩,又缩短了理论传播的周期。

  建议今后要加大对地方社科院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上的创新,社科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宣传力度。

  (陈爱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学术气息浓厚

  改版后的《中国社会科学报》确实给了我们新气象,初拿到手中,它是那么的“朴实”;细细翻来,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既有关于学术前沿问题的精辟论证,也不乏学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仅供编辑同志们参考,这就是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邀请该领域的学术权威进行争鸣。

  (康惠 太原市社会科学院)

  应设置一些主题明确的专栏

  近期“评论”版设置了“当代学术论坛”栏目,看了觉得非常具有学理性和可读性,十分喜欢。

  从“当代学术论坛”栏目发表的文章看,栏目定位明确,针砭学术时弊,文风真挚清新,为其他报纸所没有。相信这个栏目一定能够为学术评论和学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坚持这个风格。

  贵报目前也需要多推出独具特色、风格鲜明的学术专栏,发挥学术报纸专栏灵活、深入的特点。建议“当代学术论坛”栏目适当增加国际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方面的文章。

  目前贵报学术理论板块里的各学科版面,往往整版没有设定栏目(或专栏),只有两三篇大文章,显得死板枯燥,可读性也不强。其实也应该设置一些主题明确的专栏,以体现学术报纸与期刊的区别。祝“当代学术论坛”栏目越办越好,进而带动贵报其他栏目建设。

  (任国征 北京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