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面包马铃薯
□汪孝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41期
马铃薯的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里面最全的。有营养学家曾经做过实验,148克马铃薯就能基本满足一个人一天的维生素和营养需求。所以,法国人把马铃薯称为“地下苹果”,德国人称为“地梨”,俄罗斯人称为“第二面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年轻人饮食习惯的变化,马铃薯产品在我国消费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接近9000万亩,约占全世界的1/4;总产量约850亿公斤,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但是,我国马铃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我国马铃薯之所以面积大、产量低,最大的瓶颈就是马铃薯病毒导致种薯退化。据统计,目前我国脱毒种薯严重不足,只占到种植总量的20%,而发达国家则高达90%以上。六年前,我国开始在马铃薯主产区推行种薯的脱毒技术。如果脱毒种薯普及率增加50%,每亩增产1500公斤,中国每年马铃薯将增产6000多万吨,农民增收480多亿元。
(刘鹏/摘)
药品商品名仍“大于”通用名 隐患不容小视
□付强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10月28日
药品通用名是指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药品商品名是指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一个药品通用名可有多个商品名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从2007年10月1日起,通用名称应当显著、突出,其字体、字号和颜色必须一致,药品商品名称的字体和颜色不得比通用名称更突出和显著。但记者调查发现,规定实施两年多之后,仍然有一些制药企业在药品包装及广告上打法规擦边球,设法突出药品商品名,“一药多名”、商品名比通用名显著的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药品通用名较长,难懂难记,消费者多愿意选择商品名较熟悉的药品;二是制药企业担心过于淡化商品名会弱化品牌优势;三是换装规定没有制定明确的罚则。药品商品名“大于”通用名的最大潜在隐患是可能会导致患者重复用药。患者大多只记得药品的商品名,这就可能造成医生无法准确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可能发生患者重复用药、药物配合不当等情况,轻则会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杨玉珍/摘)
威廉姆森的“拿住”论
□王一江 来源:《经济观察报》2009年10月19日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认为,在企业管理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出现一种一方被另一方“拿住”的现象,即一方离开另一方就要遭受很大损失的状态。“拿住”现象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事人有利己的动机;二是信息不完全;三是资产具有特定性,亦指资产缺乏一般性和流动性。威廉姆森指出,在投资实际发生前,企业和个人通常都具有很多选择,不容易被别人“拿住”,而一旦投资已经实际发生,投资者的选择很可能就会消失,他与交易对象的关系就被锁定,具有了特定性。能够“拿住”另一方者,在分配关系上将具有优势,与此相对应,被“拿住”的一方在分配关系中会处于劣势。然而,并不是能够“拿住”对方,就一定会对自己有利,更加可能的结果是自己和对方都是输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害怕被“拿住”的一方在理性地预期到自己被“拿住”的前景后,会选择“不参加”这个游戏,或者说不进入交易关系。这样,能够“拿住”的一方,不仅无法从对方获得额外的好处,而且本来可以得到的正常的那一份利益也得不到了。
(许建康 孙三百/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