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明代政治制度的动态考察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11 14:2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推介一部作者用力近30年的学术专著,无论如何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从来不相信那些在书序或书评中“一口气读完”的说法,这种说法,本想说该书如何引人入胜,说读一部好的小说可以,但对一部纯学术专著,这种说法多少有点不够严肃。说老实话,我读方志远教授的《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这部50万字的纯学术专著,前后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已故的明清史专家许大龄先生曾说过,一部好的学术著作,要有五新,即选题新、材料新、角度新、方法新和立论新。此书就是一部有诸多创新的“好的学术著作”。

  应该说,目前关于明代政治史的专著和论文已经很多了,就专著来说,许多著作的内容结构是相似的,不外乎皇帝制度,中央体制中的内阁、六部、军事、监察等制度及权力结构、相应的地方体制及权力结构等。该书并未全面地重复这一劳动,而是从明代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制着手,着力研究与这些运行机制相关的明代国家权力结构,这就打破了过去明史学界关于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经常性内容、框架。有选择地介绍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是为了突出这些结构在明代国家权力运行机制中的组织特征;深入地研究明代国家权力机制的运行特点,是建立在对所有参与明代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机构的详细解读上。而全书的内容安排正是紧紧围绕明代的国家权力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表现,将其界定在以内制外、内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维权力格局的这个纲上,纲举而目张,巧妙地将国家权力在决策层面、行政层面以及在地方社会的实施与影响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三个编目正是这个篇章结构安排的表现。这个内容安排在过去的有关明代政治史的研究中是少见的。

  书中动态地考察了明代政治制度,进而揭示了明代国家权力的结构和运行的动态规则。任何国家制度一旦制定,其法定权力的形态往往是相对静态的。这个特点,也是过去诸多研究更多注重制度的静态分析而少动态考察的原因。事实上,制度与制度的变迁、制度与制度的执行,一直是研究者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应时刻注意的问题。明代国家权力在其运行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甚至是一些偶发事件及政治家个人的权变,总会经常地改变那些纸面上的“制度”,使得明代国家权力制度一直处于一个变动的过程之中。正是基于此,书中将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那些因为“阴差阳错”而发生的后来被证明是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推动这些事件发生、发展并且对国家权力关系产生影响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纳入研究视野,这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方法。它不仅避免了对制度的生硬解释,也更符合实际地揭示了影响明代国家权力运行的必然和偶然的因素。比如,关于明代票拟专属内阁以及司礼监权力的膨胀,作者特别强调英宗年幼即位不能亲政的偶然性因素。这些所谓“阴差阳错”的历史事件、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被关注,可以更客观地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结构的本质特征,使得明代国家权力机制动态运行并由此而决定的明代国家权力制度的动态性也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