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紫阳书院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11 14:0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上,以“紫阳”命名的书院很多,分布在徽州、苏州、杭州、漳州、汉口等地。“紫阳”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号,人们以此名其书院大多是为了纪念他和尊崇理学。在众多“紫阳书院”中,杭州、苏州、徽州三地的紫阳书院最为有名。

  徽州是朱熹祖籍之地,他生前曾两次回徽州访亲祭祖,并讲学其间。1245年,郡守韩补即于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创立书院,不久便得到理宗皇帝御赐的“紫阳书院”匾额,书院与祭祀朱子之祠堂合为一体,成为本地宣扬理学的重镇,也因此奠定了徽州地区的学风。元代至元年间,书院迁移至府城南门内,1315年又迁于南门外。元明之交,建筑毁于兵火,直到1368年方得重建,后又被迁至歙县县学右之射圃,但朝廷此时正在大力发展官学,抑制地方书院发展,所以紫阳书院的规模有限,主要用来崇祀朱子而已。1519年知府张芹又别建书院于原紫阳山中,从此,徽州一地就有两所同名书院。然而明朝末年,朝廷先后三毁书院,这两所书院也因此被毁弃。

  入清之后,紫阳与岳麓、白鹿洞等同受康熙皇帝钦赐“学达性天”匾额,此后乾隆皇帝又赐“道脉薪传”之匾,以褒奖书院传承程朱理学的贡献。1790年,出生于盐商之家的歙县人、时任户部尚书太子太保的曹文埴另在文公祠旧址复建书院,取名“古紫阳书院”。桐城姚鼐曾主讲于此,他开创的“义理、辞章、考据”统一之说的古文之“义理”即程朱理学之义理。乾、嘉以后,徽州虽为朴学重地,但紫阳书院以祭祀朱子、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宗旨,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纲,读朱子之书,传文公之教,讲德进业,一直延续程朱学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