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北京晴空万里,风和景明,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说:“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当日的社论中说:“中国政府在回望过去60年的成果和经验,世界则在期待中国的未来。”有学者指出,随着中国快速“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有关“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讨论成为最近全球学界的热点话题。对于在民族复兴大业中承担着独特使命的国内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在亲身参与国庆盛典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察“中国奇迹”背后的动力,为中国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国庆盛典:“中国奇迹”集中展示
10月1日,凌晨1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进入工人体育场,所有参加国庆阅兵游行的彩车及展演人员都在此集结。凌晨5点多,队伍开始出发,56辆装扮各具特色的彩车,首尾相连,浩浩荡荡向长安街方向进发。
11点58分,龚莉所在的“文化繁荣号”彩车进入了天安门广场中心展演区。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已是欢乐的海洋。龚莉挺直了身躯,左手紧握书模,右手高扬花束,高声欢呼,尽情释放着心中的喜悦。“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她让我在见证新中国60华诞盛况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龚莉说。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汤俏,有幸成为由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组成的“依法治国”方阵中的一员。“从参加训练到10月1日正式通过天安门广场,我的心就一直充满着责任感和使命感。” 汤俏说。
谈及参加新中国60周年庆典的感受,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Edward Khandjian以一种西方人惯有的幽默口吻说:“远比初次看到大瀑布更震撼。”Edward Khandjian认为,一种文化在不断与外界交流、与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中得到丰富和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日益进步。“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看到了这种交流与融合,看到了北京朝气蓬勃地发展,也看到了中国今后的希望。”
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主席、美国科联集团公司董事长阮可三全程观看了国庆庆典:“这次庆典是中国这些年来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海外,我们这些华侨更能够挺起腰杆做事了。”
中国道路:人类现代化的新探索
国庆大典所展示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国快速发展所自发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则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为世界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新的发展方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认为,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是新中国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和取得巨大成就的“指路明灯”。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关于内部社会与生产组织模式的一种范例。这种模式旨在对社会主义体制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是除西方自由发展方案外的另一种选择。
由于中国道路首先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因此,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和具体国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所以我不认为有一种可以被普遍借鉴的‘中国模式’。中国目前取得的成功,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其他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条件决定了不可能模仿或重复中国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的成功也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有着某种联系。中国文明的一些基本因素,决定了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建立在文明传统基础上的很多政治模式是不可复制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认为,新中国60年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的道路,也是赢得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尊重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和平发展是中国发展道路最突出的特点。这条道路表明,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实现;各种文明和多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中国实力:软硬协调,拓展发展空间
在全球共同瞩目国庆盛典之际,令世人惊叹的不仅是新中国60年来的伟大建设成就,还有屹立于世界的崭新姿态和气度——一个公正、负责和建设性的大国风范。可以说,国庆盛典,是中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少将罗援向记者表示,此次国庆阅兵全面展示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众多新型装备的集中亮相,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实现了新的跨越。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军队正在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武器装备正在实现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进,中国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倪乐雄对记者说:“此次国庆阅兵,歼10战斗机、歼11B战斗机、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的亮相表明,中国在争取制空权优势方面获得了很大进展,正在快速缩短与世界的差距。”多次目睹并亲身参与国庆阅兵的国防大学少将徐焰,通过阅兵这个“形象窗口”,对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有了更多切身感受:“与之前的阅兵相比,此次参加检阅的多数武器性能,大都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国防事业经历了艰苦时期后,开始了新的腾飞。”
这次庆典还充分展示了中国越来越强大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不同于传统的、可见的军事政治力量,它体现了一种施展影响、参与国际事务的新思路。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已学会运用政府、学界、媒体和民间的资源,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开始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在涉及当代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基本概念上,中国则在争夺概念定义权、使用权、议题设置权和讲故事的话语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全世界听到中国人讲的有关自己的民主的故事、自由的故事、人权的故事和法治的故事,让世人看到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而且是符合人类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软力量源泉。
未来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在国庆节前夜的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过40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到那时,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兆杰认为,中国崛起的事实不可否认,而且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随之引发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进程的主要力量所起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是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还需要思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困难与挑战。
可以肯定,中国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黄宗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政治体制和市场化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国家体制,这一体制创造了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危机。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也亟须进一步改革,关键在于怎样进一步改革现存的体制。今天政府已经提出要从管制型政府转化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傅高义对中国的未来表示乐观,在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傅高义说:“我当然是客观派,但是我偏向乐观派。比如中国的农村问题,中国政府的确想把农村搞好。中国文化本来是不能批评领导的,现在能批评政府的多了,这也是进步和自由度提高的一个标志。有的人认为中国目前的问题很严重,我不同意。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并不是很严重,不满情绪还远远不至于严重到闹革命的地步。”
对于温家宝总理展望中国100周年远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韩东育教授认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的历史眼光与中西价值统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它来源于中国四代领导集体所坚守的政治信仰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汇与融合。在60年的世界风云变幻中,是这一价值体系帮助中国共产党牢固地捍卫了国家制度,也有效地克服了政治理念上的偏执与极端。”基于此,未来的中国,既要推进民主化进程,又要强化国内的统一意志;既要推进民族自治,亦需捍卫领土完整;既要强调依法治国,也要提倡道德自律;既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又要清醒地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