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对我们来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回顾自己洗澡的历史,可以切身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我3岁时开始记事。幼儿时代的我是在大木盆中洗澡,由外婆或外公伺候。所用的水是用铝锅在蜂窝煤炉子上烧热的。稍大一点,五六岁时,便自己洗澡,洗时还用一块搓衣板放在盆沿上,人坐在搓衣板上洗。
从3岁至27岁,我家住在成都市椒子街的一个平房院子里,距府南河河岸只有三四十米。9岁时,自己终于学会了游泳。从此,洗澡就不再在家里烧水洗“盆盆堰”了。夏秋,就在河里游泳,顺便也洗了澡。冬春,就跟随外公到附近水津街的一家大众化的澡堂洗澡,一人一次三角钱。洗时先到大池里去泡和搓,洗得差不多时,再到洗头处用搪瓷盆接水龙头中放出的热水洗头,一般到此时才使用澡堂发的很小的一小块肥皂。洗完后揩干身子回到休息室,在属于自己的那个似床非床、似椅非椅的座位上盖着棉毯或被子躺一会儿。有时我外公会抽支叶子烟,我则喝口澡堂提供的从保温桶中放出的红白茶,然后穿衣回家。这家澡堂档次较低,为了节能保暖,大池室密封不透气,就像大蒸笼,很闷,有点令人窒息。所以每次去洗澡都热得大汗淋漓,同时也憋得脸红红的直喘气。尽管如此,在当时整个社会消费水平都很低的大环境下,对于我这个9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孩子来说,也觉得挺满足了。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