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做学问不能“贪大”“求全”
作者:haowj   日期2009-11-02 09:4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跻身学术研究行列的人,没有不希冀自己能做出第一流成果的。盘点几十年来的实际状况,人们大多却是遗憾远过于满意——缺少学术大师,缺少学术经典。最近谈得多的学术体制的弊端、客观环境的制约,确是重要原因,此外,学者们自身的心态和策略也值得检讨。比如,20世纪80年代前期,被称为20世纪新的思想解放时期,当时较少听到有人埋怨外在的禁锢和障碍,学者们创新欲望被激发起来,许多新见解、新观念被提出。那一段日子,虽也作出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经过时光的淘洗,今天回顾,还有多少第一流成果留存,依然充满活力,依然可以作为同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支柱,这可就难说了。造成这种情况,研究者自身是否也应该反省呢?

  科学研究是一种生产性思维,与消费性思维、承袭性思维、借贷性思维、传输性思维相比较,它的生命是创新。没有创新的研究,不能算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古言之,科学研究是立言、立说。苏轼称韩愈“一言而为天下法”,法是法式、规范。陈寅恪1934年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说:“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这是陈寅恪心中“大师”的经典性标志,也是一个大师对另一个大师的敬仰感佩之语。王国维那一批现代学术先行者,仰承乾嘉学术发展的脉络,汲取域外学术的精华,提出和参加到本时代重大问题的探讨、思考和解决的攻关之中,作出了许多一流的成果,给我们指出学术的轨则。至今,在人文学科并没有新的群体在整体上足以超越那一代学术星群。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