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将于11月1日召开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学界对此颇为关注。本报记者走访了正在忙于创院的刘东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
记者:欣闻80多年前的清华国学院即将重现在清华校园,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为何时隔这么久,它才又再次出现?
刘东:历史的断档的确耐人寻味。清华国学院从1925年成立到1928年解散,在历史舞台上只存在过短短4年。我想,当时的人们恐怕并未完全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否则就不会投票赞成解散了。然而,断档并不意味着空白,正是毕业于清华国学院的那些前辈,以此后辉煌的学术履历,证明了这个学府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等方面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清华校方何以对国学院的恢复如此慎重?从眼下的出发点上,我们至少可以正面地说,它的重振肯定和近来国学广受欢迎的宏观环境有关。无论如何,国学不应只出现在电视中,也应走进学理研讨班,不仅可以具有娱乐性,更要显示出严肃性,不仅具有某种商业价值,更应显示出学术品格。基于这样的考虑,清华做出今天的举措,可以说正是时候!事实上,在本校恢复国学院之前,已有几所兄弟院校建立了类似的机构,它们或着手整理基本典籍,或普及基本知识,或从某一侧面展开探究,都在为国学发展尽一份力。这种局面自然也刺激了清华去回想自己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和传统。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