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或许没有哪个词比“科学”对知识界的影响更大的了。中国古典文献中虽然出现过“科学”的用例,但它们都不是“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作为英文“science”译语的“科学”在日本诞生后不久,便传入中国。那么,究竟是谁最先将“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由日本引进到中国的呢?
最先将“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引进中国之功应归于康有为。康有为在编辑《日本书目志》时,曾选编过《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二书。《日本书目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刻印出版。不幸的是,该版本因戊戌变法而被毁尽,今人所看到的《日本书目志》大都是依据1912年的万木草堂丛书本排印的。这表明,康有为戊戌变法前出版的著作中确实出现过“科学”一词。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与在著作中使用“科学”来表述个人思想毕竟不是一回事。“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实际上发生在大批留日学生归国之前。梁启超于1896年在《变法通议》中第一次使用了“科学”一词。但《梁启超选集》的编者发现,《变法通议》中的“科学”乃“科举”的误植,这意味着梁启超最早使用“科学”之说不能成立。康有为1898年4月进呈的含有“科学”一词的《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已被台湾学者黄彰健考订为伪稿。因此,也很难说康有为首先使用“科学”来表达个人思想,只能认为康有为是将“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严复在《国计学甲部》(残稿)按语中使用过“科学”一词。不过,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该残稿及其按语是在戊戌变法前完成的证据。相反,据王天根等人考证,《国计学甲部》的完成时间应该是在1909年前后。章太炎在1904年出版的《訄书》重订本中曾使用过“科学”一词,他写道:“景教者,诸科学之所轻”。但在1900年的初刻本中,却写作“景教者,物理学士之所轻”。可见,“科学”一词是章太炎修订《訄书》时加进去的,足以判定他使用该词的年代当在1900年之后。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