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峰)10月13日,“北京CBD国际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金融危机视角下国际金融结构重组——加快推进首都具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多位与会专家与官员阐述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事业走上国际舞台的战略与策略。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主持。
要使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更好地立足,与会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要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更好地实现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最有效配合,从而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第二,要处理好储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我们过去高度依赖的高投资、高出口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方式,促进储蓄向有效投资和消费转变。第三,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不能变成一种完全的虚拟经济,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都应该是更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储蓄向消费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和健康发展。第四,要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金融创新依然是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五,要正确处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关系。既要解决金融机构过于复杂,从而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这一问题,同时也要通过金融业的综合发展来使其功能更加健全、资产负债和利润更加多元化。第六,要处理好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闭和金融机构过小而难以承担风险的关系。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有些金融机构由于过大而会引起系统性的风险,以致政府不得不救助,拿纳税人的钱来为金融机构的倒闭买单,形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也损害了市场的自我约束。第七,要处理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关系。尽管经过过去3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有所完善,但目前仍然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仍然是由银行体系向企业、向政府、向市场提供主要的资金,这一方面加强了金融体系的功能,同时也造成了银行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集中。我们要在吸取西方金融制度弊端教训的同时,继续学习西方先进的金融制度。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政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世界银行、美国财政部、日本金融厅等机构及部分金融企业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