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酝酿修法允许夫妇别姓
□焦公 来源:《法制日报》2009年10月13日
在日本,妇随夫姓这一姓氏制度已经沿袭逾百年。早在1898年,日本就颁布了户籍法,规定每户须有固定姓氏,子承父姓,妻从夫姓。1947年,日本《民法典》则规定“夫妇必须同姓”,夫妻双方可根据约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日本官方2008年的统计数据,超过95%的已婚女性选择改随夫姓。这一方面是受到传统风俗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女子婚后不改姓,会在亲子关系、财产继承等很多方面遭遇困扰。近10多年来,以民主党为主的日本在野政党和团体一直在努力修改现行姓氏制度。据法务省统计,旨在修改民法中“夫妇必须同姓”条款的议案曾先后被提出20多次,但均未撼动根基深厚的现行姓氏制度。今年8月31日,民主党在赢得日本众议院选举后旧事重提,拟提出民法修改议案。9月17日,法务大臣千叶景子在就职见面会上坚定地表示:日本会引入夫妇不同姓氏的制度。9月27日,《读卖新闻》披露,鸠山新政权打算在明年1月的国会上提出修改“夫妇同姓”的议案。这项议案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办理结婚手续的时候,夫妇可以自由选择是同姓还是各自姓自己的姓;二是结婚年龄必须是男女均满18周岁。日本媒体分析认为,民主党在上台后不到一个月就宣布拟修改民法,其主要初衷是兑现竞选承诺、取信于民。同时,提倡“早日实现夫妇别姓”一直是民主党在野时期争取民意的政治诉求之一。该修正案一旦生效,将意味着传统姓氏制度的法律樊篱被冲破,对于日本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变革。(刘鹏/摘)
“似曾相识”之感是如何产生的
□孙大强 来源:《科学画报》2009年10期
荷兰哲学家赫拉德·海曼斯开创了用实证研究“似曾相识”的先河。他发现,比较敏感、情绪变化大、工作节奏无规律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他认为,这种感觉是人们处于一种注意力涣散以及心智能力减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眼前情境的分析能力减弱,产生幻觉,认为眼前所见是对一件遥远往事的记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柯丽瑞支持这种观点,认为“似曾相识”是一种处理记忆的过程,的确与再次体验曾经经历过的情境有点类似。不过,柯丽瑞认为,这种感觉不仅仅是一种瞬间产生的熟悉感,还是一种错误的熟悉感。因为大脑分类存储记忆,所以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是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的,当我们走进一个新的场景时,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这部分的记忆系统,让我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另外,大脑的记忆系统在识别信息来源时,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在判断信息来源时产生错觉。美国克瑞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贝利发现,被试者经常把自己从杂志中读到的内容说成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内容,这些记忆错觉常发生在人处于紧张的状态下。
(宋晖/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