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旧体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特别经典的文学样式,是汉语人群喜闻乐用的表达方式,是人类语言中的“绅士”,是文学世界的“贵族”,因为它具有特别和谐的韵律、特别凝练的形体,其优秀之作通常都具有特别优雅的姿态、特别高贵的神韵。
但“五四”以来,旧体诗词的命运在主流文化视阈中却有着生与死的问题。近百年间,旧体诗词在中国大陆以“边缘文学”状态存续于体制外、主流外、教育外、研究外、正史外……总之是中国内陆的“现代外文学”。而在海外,汉语旧体诗词一直就是“现代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正宗身份。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旧体诗词有所复兴。在这种背景下,学界也有所反映,近10年来,国家、省、部开始为这类研究立项资助,研究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学者,还有一些旧体诗词写作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关注、研究、讨论旧体诗词。笔者近日浏览了十几篇相关话题的文章,这当然只是“管窥”,但也约略可见当前讨论的热点。大体说来,讨论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旧体诗词有没有生命力?会不会“复兴”,二是旧体诗词该不该纳入“现代文学史”?三是旧体诗词要不要“改革声韵”?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