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掌灯读
作者:haowj   日期2009-10-23 10:3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尊重科学”到“尊重自然”

  □任振球 来源:《科技日报》2009年9月20日

  在汶川大地震后进行全面重建的过程中,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其中“尊重自然”的思想对比一年前提出的“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中提出的“尊重科学”的思想,是一个认识上的深化。“尊重自然”的提法比“尊重科学”更严谨、准确。自然是先天的、第一位的,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后天的、第二位的;先有大自然的客观世界,然后才有科学的主观认识;科学所得认识正确与否,要经受自然界客观实际的考验和检验。“尊重自然”告诉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是对象自身,而非“学科”或“理论”。这有助于探寻对问题的客观、综合、整体认识。目前,对“科学”的主流理解受“分类”、“分科”和还原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许多“学科”中,研究的视野受制于“学科”的樊篱,囿于人为设定的“孤立体”中,很容易排斥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从“尊重科学”到“尊重自然”,将使我们的心态更务实、更谦逊,使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更自由。它会引导我们将中西两种科学思想的优势融合起来。总之,“尊重自然”的思想,其深刻的科学意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都是十分巨大、透彻的。

  (杨玉珍/摘)

  金融危机阴影下的时髦词

  □高永伟 来源:《文汇报》2009年10月2日

  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不仅使全球经济衰退,也使一些英语单词流行起来,例如hypermiling(超级惜油)和staycation(在家度假)。hypermiling是人们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勒紧腰带过日子的一种方式。据《维基词典》(Wiktionary)的解释,它指的是“开慢车以提高燃油效率的做法”。这种解释其实并不确切。新词网站Word Spy给出的定义可能更合理些,即“利用驾驶技巧节油以跑更多里程”。这个词与另一新词eco-driving(环保驾驶)有着异曲同工之效。2008年11月,《新牛津美国词典》的编者们还把hypermiling选为他们的“年度词语”。staycation在谷歌“新闻档案”中最早出现的时间是2008年1月2日,随后使用率日增,到7月时其单月使用次数多达565次。“在家度假”,在指自己时多半带有自我调侃的语气,指别人时大多带有一丝贬义。美国方言学会在今年年初评选年度新词的时候并没有看好由-cation构成的词,认为这样的词语不可能长久沿用。然而世事难料,staycation在2009年继续频繁出现在各类刊物上。《韦氏大学词典》在今年7月更新词条时,收录了近百个新词,staycation就赫然在列。

  (刘鹏/摘)

  “教育”一词如何近代化

  □聂长顺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5期

  “教育”作为汉籍古典词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为教诲、培育之义。“教育”于晚清西学东渐之际,在中、西、日之间的文化互动与回旋中经历了一个近代化过程,演为新词。这一过程包含“名”、“实”两层面:一为“教育”作为education译名的确立,二为“教育”的下位概念“三育”的导入。在日本明治时期,“教育”取代“教学”、“教化”、“肄业”、“文学”等,最终被确定为education的基本译名,并成为近代教育学核心术语,甲午战争后自日本“回流”中国。1693年,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第一次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其为后世教育论者所遵循、发扬。“三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先传入日本获得汉译名,而后输入中国。随着日本对“德育”、“智育”、“体育”译名的厘定,甲午战争后“三育”概念被中国官方和学界正式迎受,并于1903年,在中国的专著、辞书、官方文件三类文本中确立了自己的“名分”。

  (黄维政/摘)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

  □张信刚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9年9月16日

  第一个是佛教。虽然佛教不是张骞通西域时带进来的,但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东西文化的交流中传到中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影响相当大,后来晋朝时的佛教徒自我宣传时就说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带回佛教。第二个是公元前6世纪琐罗亚斯特所创的祆教,后来在波斯盛行六七百年,粟特人基本上都是信这个教,今天的伊朗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但仍然有祆教。第三个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的摩尼教,在粟特人、突厥人和蒙古人之间很流行,唐朝的时候就传到中国来了。宋朝时方腊农民起义,起义的号召就是摩尼教。第四个是基督教。当时传入中国时叫做景教,是始于5世纪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里的一个基督教派,8世纪的时候在唐朝长安还立了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第五个是穆罕默德在公元622年时创造的伊斯兰教。据中国的回族说,伊斯兰最早传到中国应该是在唐太宗的时候,至少在8世纪安史之乱的时候就有穆斯林来到中原。当然,大批的穆斯林是蒙古军队从中亚带回来的。

  (许建康 孙三百/摘)

  说文解“筷”

  □潘吉星 来源:《文史知识》2009年10期

  中国人使用筷子至少已持续达三千年。筷子古称为“箸”,又称为“筴”,古书常将“匕箸”连用,即勺和筷子。“筷子”一名见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陆容著《菽园杂记》,其中写道:“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今江苏吴县)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江南地方船家在开船过程中期盼尽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翻”等不祥之字。“箸”与“住”音同,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即传开,以至士大夫也跟着叫起。“快儿”再加一竹字头,是为“筷子”。筷子是训练心灵手巧的工具,将短“箸”用作计数和计算工具,古称为“筹”或“算筹”,中国古代用于数学演算、名筹算,“箸”还被古代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用来作形势分析及作出决策和排兵布阵的演示工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语即指此。“筷子”一词入清后渐被普遍使用,然而“箸”与“筷子”仍并用,直到现代才统一称“筷子”。

  (舒建军 武勇/摘)

  国外失踪儿童救助三机制

  □来源:《社会观察》2009年9期

  在世界各国针对失踪儿童的动员机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安珀预警系统”。一旦发生儿童失踪,警方会立即启用此系统,在出动警力搜寻的同时,发出一系列信息,通过邮局、电台、电视、广播、广告牌、电子屏幕及高速公路的标记甚至彩票销售点,迅速向车站、机场、商场、公路等公共场所传播,以最大限度地请求公众合作,对犯罪分子形成极大威慑。二是“年龄增长术”合成照片。该技术是电脑艺术家先根据生物学上人脑成长的数据,把小孩照片中的脑部依比例扩大。先由父母提供跟孩子目前年龄相仿时的老照片,把孩子的脸跟父母的面部特征糅合、改容后,再从资料库中找出适合年龄的发型及服饰搭配,便大功告成。传发照片时,失踪儿童原来及改变后的照片会同时刊登。三是用手机找失踪儿童。韩国警方与SK电信公司协议用手机寻找失踪儿童。警方就此向全国1500万手机用户征求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在1500万手机用户中,有630万用户表示他们很乐意接到寻人信息,并愿意给予帮助。韩国的手机非常普及,收费较低,而且基本是彩屏。利用手机传递警方的寻人信息无疑是最便捷的途径,不仅可以随时查阅,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警方透露,他们正在开发专门的软件,使寻找失踪人员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宋晖/摘)

  中国茶为何难敌洋品牌

  □来源:《人民政协报》2009年9月25日

  中国茶叶生产面临产品质量问题、国内过度竞争问题、在国外市场价格提不上去和利润微薄以及品牌弱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过度市场分割。问题始于茶园。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茶叶种植区,有大约800万茶农从事茶叶种植,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园。对分散在各处的数以百万计的茶园进行质量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茶叶出口商因此遇到茶叶质量不符合外国安全标准的麻烦。如果中国茶叶质量不能得到普遍提高,中国的出口茶叶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在国内,数以千计的茶商和品牌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细碎,利润微薄。要想达到目的,还要进行茶园工业化并采取更为高超的营销手段。尽管中国有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茶园,但它才刚开始打造现代茶叶工业。国内茶叶公司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拥有品牌推广经验,从而令中国茶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要做到这些,要走的路还很长。与此同时,高额利润正在被强大的外国品牌占有,它们销售的是方便的生活方式。(韩慧英/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