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姚以恩教授寄赠的画册《肖洛姆-阿莱汉姆在中国》的时候,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丝丝感动。肖洛姆-阿莱汉姆生于1859年,去世已近一个世纪,在中国还有人在纪念他,为他印制精美的画册。50余载,姚以恩教授一直默默站在这位文学大师的背后。现在,他已是一位耄耋老人,这样的赤子之心,我们不能不为之动容。而我,一个无名小辈,因为写了一篇关于《莫吐儿传奇》的文章,多次得到这样一位著名老翻译家的关照、赠书、来电,都让我受宠若惊,更多的还是心底的那份感动。
1956年夏天,28岁的姚以恩收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翻译家李俍民的信,邀他翻译肖洛姆-阿莱汉姆的《莫吐儿》。我们都知道,在长达36年的文学生涯中,被称为“犹太人的马克·吐温”的肖洛姆-阿莱汉姆创作了书信体小说《美纳汉-曼德尔》、中篇小说《卖牛奶的台维》和《莫吐儿》等作品。他着力于描述底层人民生活,对人民的苦难怀着深厚的同情,尤其善于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刻画底层人民含泪的辛酸。同时,《莫吐儿》也让肖洛姆-阿莱汉姆成为一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在读完《莫吐儿》俄译本以后,高尔基给肖洛姆-阿莱汉姆写了一封非常热情的信。信上说:“您的书我收到了,读过以后我笑了也哭了。真是一本绝妙好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再说一遍,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整本书都洋溢着对人民的深厚、亲切而真挚的爱。”当年轻的姚以恩一口气读完该书的俄文版时,立即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在电话里动情地对我说:“读完小说我就开始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常是边译,边笑,边流泪,译得十分顺畅。”译本很快流传开来,文学家、画家丰子恺,作家萧乾,学者钱钟书,翻译家曹靖华、高莽等先后写信给他,对该书的翻译不吝称赞。正是这样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让姚以恩与肖洛姆-阿莱汉姆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在中国推介肖洛姆-阿莱汉姆其人其文50余载的道路。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