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威廉姆森:先“商”后“经” 开启企业边界大门
作者:haowj   日期2009-10-19 15: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企业制度分析,是经济制度分析的一个分支。18年前,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开山之人科斯,因为将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引入经济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和科斯一样,都以企业制度分析见长。

  在平常的应用经济研究中,企业制度分析并不是学者们趋之若鹜的一个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倾向于将制度分析方法运用于更为宏观的经济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做好的企业制度分析,对学者的理论思辨能力及其对企业实践的体悟能力,均有非常高的要求。

  学术贡献贯通经济制度分析与企业组织理论

  威廉姆森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及企业制度分析领域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他和科斯的学术贡献是有互补性的。我们可以打个比喻,科斯打造好了“交易成本”这把开启“企业边界”大门的钥匙,然后,威廉姆森为我们开启了“企业边界”大门,建构了贯通经济制度分析与企业组织理论之间的桥梁,让这个研究领域的辉煌与绚丽尽现眼前。

  在企业制度分析的基本思路上,威廉姆森最早注意到了科斯的“权力界定影响利益与资源配置”的论点。后来,有不少人认为,是威廉姆森提出了制度之于协调交易中的利益冲突的功能。追根溯源,这个思路,其实来自“老”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康芒斯。康芒斯早在20世纪初即指出:法律程序的目的,是要从利益冲突中产生秩序,为了实现这种秩序,制度安排作为一种集体行动的运作规则,它的作用是引入一套调和与消除交易中的利益冲突的方法。

  沿着康芒斯和科斯的分析思路,威廉姆森坚持以交易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将交易还原为形形色色的合约,将市场、企业及其他组织手段,都看做为经济治理和协调利益冲突的具体安排。在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合约安排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威廉姆森创造性地提出“资产专用性”这个可度量的概念,成功地将科斯的高度抽象的“交易成本”的概念转变成为可作实证检验的分析工具,进而发展出交易成本理论这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支。最后,威廉姆森将以交易为基本单位的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延伸到对基于不同交易与合约关系的经济治理结构的研究。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