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巨匠肖像
作者:haowj   日期2009-10-20 11:0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Anatole France(1844—1924)
  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

  ●生平简介:
  阿纳托尔·法朗士,法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法朗士出生在巴黎一个书商的家庭。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喜欢在家中和书店里翻阅旧书。在他自传性的小说《友人的书》(1885)中,记录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
  1862年他离开中学后,开始为报刊撰稿。
  三十几岁后,他开始重视国内外重大事件,写了几篇借古讽今的故事。
  1883年法朗士与加拉韦夫人邂逅,这段经历使他写下了《苔依丝》(1890)和《红百合》(1894)等感情缠绵的故事。前者叙述一个风流荡妇的艳史,富有异国情调;后者是个发生在佛罗伦斯的当代爱情故事。
  1894年,法国政府制造了德雷福斯事件,判处一名无辜的犹太血统军官德雷福斯犯有卖国罪。法朗士和左拉伸张正义,为德雷福斯辩护。1906年,德雷福斯冤案终于得到昭雪。此事持续了十年之久。这期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四部曲,对德雷福斯冤案作出了直接回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比牢狱更可怕的残酷现实。
  1908年,法朗士发表讽刺小说《企鹅岛》,1912年又发表了历史小说《诸神渴了》。这两部作品表现出他对建立博爱社会的可能性缺乏信心。
  1921年法朗士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赞誉法朗士令人敬佩的才智,他用一种“看似简单明了而又最优雅的古典风格表达他对人类虚伪的抨击和对人类痛苦的同情”。
  此后,他的创作活力似乎枯竭,晚年只致力于修订前作。
  法朗士多才又多产,除了七部长篇小说、五部短篇小说集、两部剧本,还写了不少文艺评论文章。
  法朗士的小说风格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丑恶现实的嘲讽用的是温和的语气,却鞭辟入里。
  法朗士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凸显了他在法国文化中的影响地位。
  我国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翻译发表了他的《友人的书》。
  ●主要作品:
  除上述作品外还有
  评论集《文学生活》(1888—1892)
  杂文集《走向更美好的生活》(1906)
  历史著作《贞德传》(1908)
  高莽 文/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