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第25届国际论坛“展望日本新内阁的内政与外交”会议于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以2009年日本大选为契机,围绕日本政治、安全保障、日本外交、中日关系、经济关系等问题,对作为执政党的民主党及新成立的鸠山内阁中变与不变的因素,各抒己见,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现在日本处于漂流时期。从历史上看,以外交为切入点来分析日本政治,非常有意义。从时局上看,日本大选之后民主党执政,从哪些会变,哪些不变的基础上理清线索,对日本内政外交、日本政党、日本社会、新内阁的走向以及对地区格局的影响的研究很有必要。
有学者认为,对于日本两党制已经形成的观点,我们应当持谨慎和保守态度。实现两党制,仍缺少相应的土壤和条件。即使是民主党上台,也不能说日本的两党制已经是很成熟的典型的西方两党制度。今天的日本政党制度属于一种“带有日本政治特色的两党制征兆”或先期表现更为合适。民主党作为一个“温和保守型政党”是多党派组合凝聚而成的复杂政治集团。一个政党没有统一的政治理念,其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有问题。小泽派在内阁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对鸠山将形成一定压力。鸠山的友爱精神、友爱政治与小泽的普通国家论并不完全吻合。友爱政治能否作为党的统一政治理念,有没有普适性都有待观察。
对于日本民主党未来面临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民主党上台后,要打破“官僚主导决策过程”的弊端,形成由官僚主导转变为首相官邸主导的决策运行机制。削弱政府权限有必要性,要降低政府职能,且“敲打”官僚也有民意基础。但是,执政党内阁成员经常替换,很难熟悉具体决策过程;要实现“敲打”官僚的同时利用官僚的知识和能力非常困难;内阁成员也很难统一。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过程转变能否实现,要相当一段时间内才能得出结论。在经济问题方面,有专家认为,全面认识民主党面临的经济问题,不仅对于认识日本的经济形势,同时对于判断日本政局走势,有重要价值。民主党将面临十大经济难题,即难以扭转的增长乏力问题;难以消除的体制疲劳问题;难以摆脱的财政危机问题;难以根治的通货紧缩问题;难以改观的消费低迷问题;难以好转的投资萎缩问题;难以克服的超高失业问题;难以应对的中小企业问题;难以缓解的汇率波动问题;难以规避的外部风险问题。
对于新内阁的未来,2010年5月份即将举行的修宪国民投票,将成为7月份举行的参议院选举的一个论争焦点,也是对民主党执政的一次考验。民主党在2010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如获得半数以上得票数,可实现单独执政;如维持现状,则将继续三党联合执政状态;如不能获得过半数,将处境艰难。选举的关键在于民声。而选民的焦点在于2010年7月之前是否会修宪。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与国际研究学部主办,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日本所所长李薇、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以及来自国内著名的对日内政与外交研究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彭华)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