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术现场
作者:haowj   日期2009-10-20 10:3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达国家需要在减排上发挥示范作用

  本报讯 日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会议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论坛”作为沟通国家领导人与企业、市民社团负责人代表的特别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此次论坛由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和12家其他联合国机构联合主办,邀请企业家、非政府组织机构领导和知名学者以及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共148人与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作为学者代表应邀与会。

  论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与市民社团特别会议,第二部分为与国家/政府首脑的午餐会议。潘家华在发言中提出,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十分必要,奢侈浪费性质的排放必须要遏制。在减排方面,国际知名公司应当率先垂范,如果先进的大公司不能减排,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在资金、技术上均处于劣势,更难以减排。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公司需要考虑为穷人提供基本服务,不能只盯着富人,唯利是图。同时,企业需要国际合作,通过资金、技术手段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联手减排;需要与政府形成伙伴关系,修改不合理规章,建立有利于低排放和减排的制度环境。

  在随后应邀参加的“中美低碳经济会议”上,潘家华提出,尽管G2(中美两国集团)的概念并不可行,但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美国在排放贸易方面的体制、机制,值得我们学习,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企业需要在减排上发挥示范作用。

  (程桓)

  大遗址考古和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本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学者赴济南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管理、科研专家就如何开展大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展开为期一天的讨论。

  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成课题组,拟订“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规范有关大遗址考古的各项工作。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了“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的初稿,并在北京和河南组织专家研讨会,就初稿进行讨论。此次济南研讨会是为了听取更多专家学者意见,进一步完善初稿。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大遗址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大遗址考古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大遗址考古工作,是中国考古学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会上,专家就大遗址的定义和认定方式、大遗址考古的特殊性、如何确立考古工作者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主导地位、如何配合大遗址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运作持续开展考古工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取得若干重要共识。

  多位山东省文物考古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杜金鹏主持。课题组还观摩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李新伟)

  外国文论研究需要多方位吸纳与深度开采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基地”和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的“外国文学理论60年”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总结新中国几代学人对外国文论“拿来”与创新的成绩,反思外国文论名家、名说、名著在新中国理论界旅行的历程,拓展外国文论译介、研究、教学的空间,并推动对外国文论多方位吸纳与深度开采。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外国文论研究60年的成绩与空间的拓展”、“外国文论译介60年的成果与当下的任务”、“外国文论中国化探索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外国文论教学与教材建设60年的经验与问题”、“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与前景”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回顾与反思。

  在肯定外国文学理论研究60年成绩的同时,与会代表也探讨了当下外国文论研究的困境所在及未来的拓展课题。与会者认为,在外国文论研究这一话语实践中,当务之急并非是要告别理论,而是要反思理论。外国文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需要我们多方位吸纳,有深度地开采。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及北京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徐德林)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