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韦佩、容庐等,现代作家、诗人。1921年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成为文坛颇有影响的作家。王统照是以探讨人生问题开始小说创作的,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山雨》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觉醒,出版后深受读者和评论家推崇,在当时被誉为与茅盾的《子夜》双峰并峙的文学作品。
王统照青岛故居位于观海二路49号,就在老青岛市政府后面。1922年,王统照随母亲从老家诸城来到青岛,从此他就喜欢上了这座海滨城市。1926年7月,母亲去世后王统照辞去中国大学(北京)的教职举家迁来青岛,他在观海山西麓买了一块土地建起了十余间砖瓦平房。
这个院落坐落在山坡上,呈阶梯状分布,高出观海二路路面十余米。据王统照的儿子回忆,王统照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站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大海。当年王统照为了观海还特意在书房外修了一座小平台,自己命名为“观海台”。观海台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青岛文人聚会的场所,闻一多、老舍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俞平伯曾有诗云:“故人邀我作东游,可惜年时在早秋。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写的就是这儿。王统照在这里断断续续住了二十余年,1950年3月,他离开青岛前往济南。
冯睿 文/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