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术纵横
作者:haowj   日期2009-10-19 16:2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把握不确定性是未来经济学的方向

  □张晓晶 来源:《中国财经报》2009年8月18日

  次贷危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而这些挑战会重塑未来经济学的方向。首先,努力把握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现代经济学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把握世界的不确定性,将是未来经济学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其次,推动抽象模型与直接经验的对话。像原教旨主义者那样迷信抽象模型的真实性而忽略现实经验,不利于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准确把握。抽象模型要与直接经验进行不断的对话、互动,才是经济学发展的正途。再次,注重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一直是经济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经历了次贷危机,一定会有新的反思。对于市场的有效性,不可过于迷信,看不见的手也有“失手”的时候,而政府监管一定不能有缺位和丝毫的松懈。最后,努力探索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符号经济是在实体经济中找到存在依据的。符号经济离了实体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经济学要努力打破一般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各自为政的局限,从而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许建康 孙三百/摘)

  公众崛起:社会治理的新环境

  □葛玮 来源:《理论学刊》2009年6期

  全球化、网络化创造出空前巨大的公共领域,市场化培育出大规模的公众群体,多重迭加效应使当代社会的公众表达得到集中的爆发式释放,它开启了一个公众时代。公众时代的到来,主要基于这样一些重大因素:大范围、大规模的公众崛起;公众时代的基本价值是参与;网络化社会形成的公共领域;公众理性、价值成为公众联结的纽带;网络化社会使公众具有自己的组织平台。公众时代的舆论发展既带来公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关注、参与、表达,从而使公民意识得以确立,社会共同体因为舆论的联系、互动而更加团结。同时,舆论的集聚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活跃,这种日趋活跃的舆论活动实际上打破了过去舆论与权力之间的平衡。因而,在一般性地描述公众时代的舆论发展态势之后,需要专门讨论一下公众舆论的极度勃兴对政治机构和政府官员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这包括舆论监督的压力、公众扩大自身权利范围的趋势以及公众舆论的暴力倾向等。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举措回应正在崛起的公众舆论,建立怎样的制度来适应公众时代的舆论需求,以避免政治秩序不稳定,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胡荣荣/摘)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