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当代文学批评根本性困境的,并非只是文学本身的变化,还有信息文化的崛起——它不仅创造了一个比任何传统公共领域都庞大得多的“虚拟空间”,而且凭借这个全新的公共领域,以无限的信息资源,让人们在共享原则下获得巨大心理满足的同时,也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文化生态甚至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了文学评价体系的失范。
近些年来,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诘难始终保持着高频姿态。虽不能说文学批评已陷入“群殴”之境,但凡论及当代文学批评的文章,十之八九皆充满了愤懑或怨怼之情。应该说,这些诘难多半还是实事求是的。面对文学批评的“失语”现象,虽也有人不断地给出分析,譬如纯文学的萎缩与文学性的蔓延、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困顿、批评主体的失落等,都给人以重要的启迪,但又似乎不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很难令人信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分析都是立足于单纯的“内因”层面,从既有的传统文学观念出发,就文学甚至批评自身来寻找问题的根源。殊不知,受信息时代的文化影响,无论是传统的文学观念还是既定的审美价值谱系,都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